Language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01-17

BOB半岛逐梦八闽山海好风光——华能福建分公司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BOB半岛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海交融,人间福地,“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在这里萌芽生长。   作为中国华能在闽企业,华能福建分公司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秉承“三色”公司使命,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三六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华能东南总部基地”,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羽翼日益强健,累计发电量超3300亿千瓦时,为海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成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建设美丽新福建的重要力量。   华能福建分公司党委结合公司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强调福建分公司要紧紧融入福建发展大局,切实把规划“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实景图”,聚焦能源保供,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红线,为服务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能源保障;聚焦转型升级,坚持风光火储核”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基地型项目开发、光伏高质量发展、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加快绿色发展步伐;聚焦改革创新,加强新型电力系统下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成果凝练转化,因地制宜谋划发展战新产业。   多能互补 奋进绿色发展   在位于福州的华能长乐光伏电站,金色的阳光洒在平整宽阔的光伏矩阵上,犹如蔚蓝的海洋波光粼粼。连城天子壁风电场,云海越过山巅,蜿蜒的山脉与高耸入云的风机交相呼应,转动出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追光而行,驭风而上。从发出第一度光电,到第一度风电,华能人在闽追风逐光、跨越山海的脚步从未停歇。   华能福建连城天子壁风电场      华能长乐光伏电站 李燕军/摄   近年来,华能福建分公司抢抓“双碳”战略新机遇,谋划“风光火核储”一体化发展思路和“三区两带”发展布局,全力推进漳州、福州、宁德三个基地型项目开发,推动漳州基地石化+绿电融合发展,福州基地存量传统能源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宁德基地核电发展引擎加速发力,着力形成多轮驱动、协调发展的绿色能源体系。   坚持“省内+省外”“集中式+分布式”新能源发展模式,华能福建分公司健全“抓大促小”“抓远促近”“揭榜挂帅”发展机制,加快获取一批优质风光资源开发,积极参与驭风沐光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在广西、湖北、河北等11个省份及省内42个县(区)取得风、光资源约315万千瓦,实现11个整县光伏项目试点开发;在福建省有限放开集中式光伏开发后率先开工建设华能东坂、石埕集中式渔光互补电站项目,实施走出去战略,建设江西蓝腾、广西铁合金等光伏项目,取得广西博白马印岭风电建设指标,新能源在建、投产规模合计超过110万千瓦,“储备一批、开发一批、建设一批”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守正创新 解锁科技密码   走进华能罗源电厂,十余个巨大的“白色盒子”整整齐齐一字排开,这就是传说中的“智慧超级充电宝”,巡检员正通过储能电站控制室的屏幕观察超级电容混合储能调频系统的运行状态。   华能罗源超级电容混合储能调频示范项目 艾传辉/摄   2023年4月,华能福建分公司与华能西安热工院联合研发、建设的全球最大容量5MW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在华能罗源电厂完成电网调度联合调试并顺利进入商运阶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志着我国超级电容的技术研发、集成及应用水平跻身世界前列,为电力系统调频开辟出新路径。   “智慧超级充电宝”从空电到充满电,容量约为7833千瓦时,相当于近20万个1万毫安的普通充电宝的容量总和,可同时满足近千户居民家庭一天的可靠用电。完成同样的工作,传统锂电池组从充满到完全放电需要1小时左右,而“智慧超级充电宝”仅需几分钟。   近年来,华能福建分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动能,围绕生产、发展重大需求,深入挖掘项目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推进专利“质”“量”双提升,积极培育高价值专利,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自2020年起,华能福建分公司累计获得57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1项;研发投入7.5亿元,其中战新产业研发投入1.1亿元,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项4项。   产业升级 探寻转型新路   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传统火电如何加速向“城市智慧综合能源企业”转型?华能福建分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华能福州电厂三期锅炉侧,污泥仓、干化一体机、输粉管道等组成的污泥干化系统正高效有序运转,经过热干化、粉碎后的城市污泥直接吹入锅炉燃烧发电,全程实现封闭式、无害化、规模化处理,让人人避而远之的垃圾,成为了能够发电的“香饽饽”。   这是华能福州电厂于2021年建成的城市污泥处理系统,采用具有华能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废弃物前置干燥碳化技术,建成投产后最大日处理污泥量可达300吨,每年约可处理城市污泥8万吨,减少5248吨燃煤,增发电量1900万千瓦时。   近年来,华能福建分公司坚持清洁能源发展和火电转型并重,以“三改联动”为抓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全面提升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推动老火电转型升级,实现“绿色蝶变”。作为中国华能第一批建设的“全国一流火力发电厂”,华能福州电厂还开工建设了福建省内供热管线最长的长乐北区集中供热项目,建成投产后全年约可节约标煤36.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万吨。“最美山海印象文化电厂”华能罗源电厂,于2021年获评福建省第一批“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华能罗源港电储送一体化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闽山闽水物华新,风帆正扬,征程正劲。站在新的时代潮头,华能福建分公司将牢记嘱托,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朝着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敢拼、爱拼、善拼,拼搏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以实干担当继续逐梦八闽山海,再绘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文/李宇暖)
01-17

BOB半岛山东济宁:聚焦制造强市 培育新质生产力

BOB半岛  发展是否高质量,企业最有发言权。当前,山东济宁聚焦聚力制造强市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日前,记者深入济宁企业一线,实地探访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色。   8纳米!在位于兖州区的山东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科研团队把“指尖下的技术”做到了全球领先。   “从最前端的纳米墨水,到TPsensor,再到终端的应用,我们的材料加速了技术的迭代,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产品主要解决触摸touch、人机交互,是未来的一个关键触摸材料,目前已应用到智能教育、会议商显、智能家居等领域。”山东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CEO高奕奕随手拿起一块电子屏,移动手指轻松画出了一幅简笔画。   山东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纳米银全产业链的应用,自主研发的纳米银线技术已达到8纳米级别,广泛应用于手机折叠屏、65至86英寸电容触摸屏等高端市场。该公司还研发并量产了110英寸超大触摸屏,解决了大尺寸触控的技术难题,成为全球行业内的佼佼者。   聚焦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济宁市紧盯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加强分析研判,“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助解决问题,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同时,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聚焦产业上下游、左右岸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做强做优“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19条核心产业链进行强链、补链、延链。同时加大技改投资,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智算中心建设,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实施1000个技改项目,加快造纸、橡胶、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今年5月,我们推出一款高层消防无人机作战单元,无人机可以携水带拉升200—300米的作业高度,进行高空喷洒灭火,解决传统举高消防车高度受限的问题。”在山东龙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郑怡培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研发的“消防新兵”。企业专业从事无人机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培训与服务,致力于工业级应急消防无人机的研发。载重量20公斤至200公斤的无人机系列产品,目前均已实践应用,覆盖应急救援、森林防火、地理信息测绘、空中交通管制、通信中继、城市公共安全、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   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标志。这一点在一艘新能源船舶上有了具象化体现。   今年8月,京杭大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在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顺利下水,开启了内河新能源船舶批量化生产的序幕。其中的90米LNG动力集装箱运输船,最大可装载161只集装箱,载重近5000吨,续航2000公里,成为京杭大运河可通行最大尺寸船型。   “我们首创内河新能源智能商品船,通过技术成果集成,显著增加装载量,大幅降低单位载重阻力,污染物排放量降低90%以上,碳排放降低15%。”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则成介绍。他们利用5G+AI智能运算技术,建设了绿色智能化工厂,打造了国内首个绿色化、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的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打造以“节能、环保、经济、高效”为特征的“4E”船舶。   济宁聚焦聚力制造强市建设,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今年前三季度,济宁地区生产总值为4398.7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半导体分立器件等科技含量较高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分别增长68.1%、39.9%、20.4%。同时,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3%,高新技术投资同比增长18.5%,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增长27%以上,经济发展的后劲十足。
01-17

BOB半岛燃亮大山里的星火——建行黔南州分行助力打火机产业发展

BOB半岛燃亮大山里的星火 ——建行黔南州分行助力打火机产业发展   打火机产业被称为“流浪产业”,发迹于西班牙,曾在欧美各国遍地开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转移到日韩等国,九十年代进入我国广东、浙江等地。产业初期,温州、宁波等沿海城市将打火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随着沿海地区人力成本逐渐上升,打火机产业链逐步向内陆转移,部分外出务工的湖南邵东人因接触打火机行业较早,积累了回乡创业的技术和底气。“夫妻档”“兄弟店”式的打火机个体经营模式在邵东开始百花齐放。早期的作坊生产形式给邵东带来了希望的“火种”,让这座人口仅百余万的中部小城,以燎原之势发展为世界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基地,当地企业年产打火机超150亿只,远销120个国家和地区。   入行展身手   2010年,大学毕业的彭承毅然选择回到家乡邵东,在邵东县环兴打火机制造有限公司发挥专业特长,为这家20余年的老牌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彭承,如同他的名字一般,传承了父辈吃苦耐劳的秉性,兼具变革创新的勇气。彭承胆大又心细,入职家乡的打火机企业后,他紧跟市场需求,设计了多款打火机新品,还引入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及机器视觉技术,帮助公司在邵东最早实现12道工序全自动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实干,很快升职为生产主管,带领公司将生产经营推向了新的水平。因政策影响及当地人力成本上升,部分打火机企业纷纷开始了产业转移,大多选择到邻近的贵州建厂以扩大生产规模。有了生产管理的经验,加之父母的鼓励,彭承也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创业加速度   立冬时节,距离湖南邵东690公里的贵州小镇边阳,一辆可载100万只打火机的卡车正在有条不紊地装载货物。这辆卡车将经过1800多公里的奔波抵达宁波北仑港,再经过打单、进仓、装箱、报关等流程后,依靠远洋货轮前往最终的目的地——印度尼西亚。走出大山的每一步,看似行云流水,实则充满艰辛。   “边阳镇电力资源丰富,气温适中、气压稳定,更易于调试打火机的性能,我们经过多方考察后决定落户这里。”2017年,在贵州省罗甸县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指引下,彭承大胆做出了创业的决定,将在邵东积累的丰富生产及管理经验带到贵州边阳,创办贵州中焰环兴实业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入驻边阳镇产业园区的打火机生产企业,带动当地50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   每只普通注塑打火机成本压降至3毛钱,高端产品的出厂价仅为1.5元,如何做到控制成本的同时,又要保证品质过硬?彭承给出了答案。他持续推进打火机产业“机器换人”的自动化变革,注塑机换了三代,焊接机换了三代,充气机换了五代。此外,他还针对不同国家的客户需求和喜好量身定制产品,根据地区海拔差异区别设计火苗大小,防风防爆打火机、手机支架打火机、印有京剧脸谱的打火机……公司展柜里,数百个样式各异、功能不同的打火机令人目不暇接。   彭承带领公司稳扎稳打,连续四年入围贵州省规上企业,已拥有4项专利,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公司产品稳步走向海外市场。   打火机虽小,产业链却不短。包装盒、防风罩、发电陶瓷、引火弹簧等,一只打火机包含几十种零配件,多数需靠外地企业运送,单次采购塑料包装盒就需要400余万元。2023年初,公司在东南亚地区的订单量暴增,原材料、人工等费用大幅上升,加之打火机回本周期较长,公司财务上陷入了紧张局面。为解决资金难题,彭承多方寻求帮助,始终未能找到有效的办法。   正在彭承为此苦恼之际,一通电话给他的公司带来了希望。罗甸县虽无建行网点,金融服务却从未“断档”。建行黔南州分行充分运用规上企业名单支持政策,主动电话联系彭承是否有金融服务需求。由于相隔200公里,起初彭承以为办理贷款还存在诸多困难,直到分行客户经理驱车前来,并同步收集相关贷款资料,他才意识到融资的转机终于来了。   星火燎原势   2023年4月,分行依托政府资金增信,由担保机构提供部分担保责任,解决了彭承无合格抵押物的融资难题,为公司授信“比例担保贷”480万元,让公司的资金困难迎刃而解。   “从湖南邵东到贵州边阳,建厂房、招工人、谈合作、拓业务,我体会过创业的艰辛,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是建行在公司岌岌可危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资金到位后,已过而立之年的彭承像个孩子般兴奋。   今年6月,该笔贷款到期后,分行借助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彭承无缝办理续贷,并为公司申请到贵州省民贸民品贴息政策,每季可节约20余万元利息支出。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彼此信任,双方的情谊日益深厚。   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如今,公司生产车间内的42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工人们各司其职,注塑、组装、验火、包装,抓紧赶制订单。彭承期盼着倾注全部心血打造的打火机产品能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杨涛)
01-16

BOB半岛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一阶段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建成投用

BOB半岛  2024年12月27日,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一阶段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建成投用。这是日照港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也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崭新成果,为推动干散货港口智慧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方案。   以智慧绿色转型破局起势   日照港是一座因改革开放而生的新兴沿海港口,承担着国家西煤东输、北煤南运的重任,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   然而,传统大宗干散货作业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同时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与绿色发展理念相悖,且随着港口与城市的快速发展,港城发展空间逐渐不相协调。面对于此,日照港决心打破常规,转型发展,实施“东煤南移”工程,将煤炭作业功能逐步调整到距离城区10公里以外的作业区,退港还海、还城。   2019年,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把“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置于发展定位的首位,着力提升科技要素对传统产业发展的赋能,深入探索碳减排路径,以智能化、数字化推动港口绿色低碳发展;   2020年,党中央作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和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政策和平台叠加,带来了全新机遇,日照港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开创全货类全流程智能化大宗干散货码头作业新模式,全面开启智慧绿色低碳转型。   202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日照港建设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   自主创新突破,对大宗干散货港口全新定义   开创先河!首创全货类适用、全流程互通的大宗干散货作业体系。日照港拥有亿吨级单体干散货作业区,占地510万平方米,相当于700多个足球场大小,货种涵盖矿石、煤炭、铝矾土、焦炭、石油焦五大类70余种,通过200余条作业流程灵活串联各泊位、堆场,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和动态调整,系统作业效率提升超30%。   填补空白!突破干散货全自动化协同作业关键技术。首创“5G+超级电容”机车,研发国内领先的火车装车楼系统,效率较传统模式提高2.75倍;攻克人工摘钩和清车行业难题,实现全类型车厢自动化翻卸作业,摘钩成功率达100%,填补行业空白。“从卸船到装车”“从卸车到装船”全流程自动化贯通,多设备“一键启动”,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倍。   自主创新!研发新一代大宗干散货全域智慧管控系统B-TOS。依托“5G+数字中台+AI”,研发轻量化算力平台,打造4D时空智慧堆场,实现全场景可视化“毫米级”定位管控,生产调度决策“毫秒级”响应。   业内首创!开发首个海洋港口数字航道。研发风光互补零碳海上信息平台“龙睛塔”,实现海上大容量信息实时采集传输;开发海洋数字孪生应用平台,实现地形、气象、水流、船舶的航道全息展示,靠离泊效率提升10%。   智慧赋能!构建“立体感知+数字治理”智能环保管控模式。物联网技术赋能环境监测,辅以适配70余种散货物料的“山港润”抑尘剂,实现智能分析、精准喷洒,综合抑尘率达99%以上;构建智慧能源平台,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管理,整个作业区实现环保“一张网”管控,碳排放减少66%。   矢志克难攻坚,把奋斗融入强港实践   “‘不服命、不服输、不服气’是日照港的精神基因,我们坚信,唯有奋斗创新,才能不断突破。”日照港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建设团队带头人田振东说。   没有先例,就创造先例。目前,大宗干散货门机作业以单人单机操作模式为主,突破多机协同自动化作业,门机自动化成为关键。经过上百次研讨,反复测试调整,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建设团队先后攻克了抓斗防摇定位等难题,成功实现门机自动化作业。   没有经验,就闯出经验。传统模式下,干散货货垛管理需要数名理货员日行2万多步,管理难度大、劳动强度高。团队成员连续一个月奋战在现场,爬大机、盘货垛,记录整合十万余条数据资源,成功研发堆场数字孪生系统,打造4D时空智慧堆场,实现覆盖210万平方米、动态堆码500多个货垛、超千万吨库存的干散货堆场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没有方案,就试出方案。传统散货多采用盖网防尘,需爬上十几米的货垛进行苫盖,成本高、效率低且不安全。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建设团队翻遍了相关资料,与十几家环保厂商探讨技术,结合港口自主研发的抑尘剂,创新“大机自动上水+悬臂结壳剂喷洒”解决方案,配合堆场粉尘在线检测、中压微雾抑尘技术应用等,建起智能环保管控体系,港口万吨吞吐量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   从以自主创新改造升级传统码头,建成投用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到今天,蹚出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新路径,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日照港从未停止探索。未来,日照港将用因地制宜的创新实践,推动传统港口向更智慧、更绿色的现代化港口加速蝶变。(姚晓双 刘言言)
01-16

BOB半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批铝电解电容器成功下线

BOB半岛  金秋九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再传喜讯:由新疆江浩电容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批12.6万只铝电解焊片电容器成功下线。   作者:白志强 杨亚宾 张婷婷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01-16

BOB半岛山东日照:上下楼变上下游,产业园成产业链

BOB半岛  “大张玻璃开料、CNC精雕、清洗线清洗、扫光机研磨……”沿着玻璃盖板生产工艺的流程,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工作。在山东日照山海天智能制造产业园,位于4号厂房1—2层的玻璃盖板及电容式触摸屏项目,即将在本月底正式投产。   “我们的项目建设了高标准无尘车间、仓储功能区,新上玻璃盖板、触摸屏、智能开关等生产线7条,单单设备投入就近4000万元,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工业设备、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山东煜庆智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杰韬介绍,企业目前已与海尔、海信、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   玻璃盖板及电容式触摸屏项目由山东煜庆智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1亿元,是山海天依托智能制造产业园招引落户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玻璃盖板600万片,电容式触摸屏200万套,智能开关100万套,实现年产值1.05亿元。   “日照是我们项目的首选地,考察后就决定入驻产业园,并且新建了7400平方米的无尘车间。”谈及项目为何落地日照,王杰韬介绍,日照的地理位置处在北方的南方,距离江苏、上海、浙江都很近,可以覆盖企业在华东地区的客户。   玻璃盖板及电容式触摸屏项目从落地到设备调试阶段,仅仅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是山海天全面落实“谋招推服”工作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项目快速落地的一个缩影。   “山海天为项目引进建成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和帮助,这样的营商环境让人放心。”王杰韬说。   “为了保障客商人员入驻后的生活问题,我们加班加点推进后勤服务,在投产前完成了食堂和公寓的装修。在客商装修期间,也多次派人协助,帮助客商早日达到投产条件,保障项目有效运行。”山海天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经理张铧中介绍。   山海天智能制造产业园秉持“企业至上”的理念,为入驻企业打造优质服务环境。在这里,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前后楼就是产业链。产业园标准化建设的“磁吸效应”正在加速释放。   玻璃盖板及电容式触摸屏项目落地园区没多久,便吸引了其他下游产业项目的入驻意向。   江西芯屏智能显示屏项目计划明年开始装修,主要研发、生产、销售面向中高端用户的手机、平板、车载等显示屏产品,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近1亿元。   “江西芯屏智能显示屏项目将入驻山海天智能智造产业园4号楼3-4层,就在我们项目的楼上,这对于完善我们企业的下游配套和产品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地为当地及其他华东地区客户服务。”王杰韬说。   得益于当地优质营商环境和“店小二”式服务,山海天智能制造产业园吸引了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契合度高的项目达成合作意向,这里成为发展智能终端制造产业的主要载体,以及招商引资、创新创业、培植税源的重要平台。   “我们将不断完善配套,积极引进一批互为产业链上下游的项目入驻智能制造产业园,助力产业集群成势。”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园一期规划占地140亩,概算总投资4亿元,将进一步提升山海天的产业层次,促进山海天产业转型升级,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记者 赵庆江 解贵民 孙晓梅)
01-15

BOB半岛兰州新区早春西瓜抢鲜登陆春节市场

BOB半岛  原标题:兰州新区36万斤早春西瓜抢鲜登陆春节市场     1月7日,一辆满载西瓜的大货车从兰州新区秦川现代农业产业园驶出,发往东部沿海市场。这是秦川园区今年上市的首批早春蜜西瓜,产量达36万斤,预计销售额可达440万元。   走进秦川现代农业产业二期的西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日光大棚在广袤田野间规整排列。大棚内,繁茂的西瓜藤叶依着吊蔓交错攀爬,每根藤蔓上只保留了一个挂着吊牌的西瓜。   得益于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海拔高等特点,原本在山东潍坊大面积种植的“绿鸢”牌西瓜,在新区安家落户,甜度更胜从前。   据了解,目前秦川现代农业产业园有76座大棚种植了西瓜,首批有17座大棚的西瓜上市。西瓜的种植,解决了周边村子60多人的就业问题。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靖博 见习记者 石艳钰 文/图
01-15

BOB半岛穿透充电模块百亿级市场规模,机遇挑战并存下的智能化关键战役

BOB半岛  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兴起,带动充电桩行业步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作为新能源生态链中的“核心枢纽”,充电桩既是能源补给的基础设施,亦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前行的重要助推器。   遍布城市角落的充电桩,极大地增强了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的“安心感”。尤其是直流充电桩以其高效、快速的充电特性,大幅度缩短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   直流充电桩的显著优势,使其展露出蓬勃增长态势,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3月,中国公共充电桩的保有量已达到290.9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为127.8万台。而到了2024年9月底,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已达到332.9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为150.1万台。   直流充电桩的优势,离不开其“心脏”充电模块,作为直流充电桩的核心设备,充电模块是充电桩系统中连接电网与车辆的关键零部件,也是直流充电桩高效运作的基石。   可以说,充电模块是直流充电桩至关重要的一环,伴随新能源产业的东风愈吹愈烈,充电模块也迎来百亿级市场规模。然而,机遇与挑战总是并行不悖,“金矿”之下埋藏更多挑战。   首先,现阶段已经出现了充电桩故障频发的问题。2023年,中消协对外发布《新能源电动汽车消费与公共充电桩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受访者经常遇到充电桩损坏或故障的情况。   故障率的居高不下,不仅严重损害了用户体验,还大幅增加了运营商的运维成本负担。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大幅跃升,这一问题无疑将更加凸显,为充电桩的运营层面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与考验。   此外,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进程的迅猛推进,也对充电桩行业提出了持续技术创新的迫切要求,迫使行业必须与需求侧的快速演进保持同步,以更高阶的技术实力应对市场的不断变化。   无论是当前面临的问题,还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都对充电桩行业及其核心设备——充电模块的技术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要求。   未来,智能化充电模块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们将具备智能感知、自我诊断、远程监控等先进功能,通过前端技术工艺的提升和提前预判等策略,有效降低充电桩的故障率,为运维环节提供坚实可靠的产品支撑。   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与优化,推动充电桩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稳步迈进。   01 百亿级市场空间的“冷思考”   据中国日报报道预测,2024年全年直流充电桩有望增长超过52.6万台,充电桩市场2024年将超百亿级。   另据QYResearch的报告,全球充电桩充电模块市场在未来几年将以41.9%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723亿美元。‌2023-2025年,全球及中国的充电模块增量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380.77亿元193.18亿元‌‌。   多项权威数据都在表明充电桩及其核心设备充电模块将迎来一场“井喷式”增长。但数据的背后构成了复杂的运维挑战。   运维挑战分为短期和长期,短期挑战指向了运维成本,长期挑战则考验对下游需求的洞察力以及技术的创新力。   从短期视角来看,故障率频发正带动运维成本提升,2023年“3·15”期间,上海市消保委对101个充电站进行的消费体察显示,设备故障率占比近1/3。充电桩故障往往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充电桩可以在后端监测平台中上传基本故障点和原因,但具体故障原因诊断还需到现场进一步分析甄别。   早期的充电桩由于软件或监控版本老旧原因,只能反馈充电桩出现故障,造成故障甄别和处理时间长,极大地影响运维效率,进而降低运营收入。而由于故障的随机性,以及设备基数的不断增多,运维成本也或将成几何倍的增长,这些对于运营商,也将增加成本支出。   其次,从充电模块的使用寿命来看,当前充电模块普遍具有3至5年的使用寿命。目前行业内,5年整体故障率1万PPM,以2028年模块保有量3000万台计算,每年的平均故障模块数量30万个。   充电模块目前普遍具备5年质保,但由于环境适应性,适配性等问题,设备内元器件可能提前出现隐形问题,如果不在运维层面及时介入,后期则可能引起更多问题。   海量级别损坏下的“模块失效危机”,将带来高昂的运维成本,挑战运营商盈利能力。频繁或大规模的损坏,也将降低用户充电体验,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埋下“不确定性”。   由此可见,充电模块技术的提升对于提升用户充电体验、减少投资成本和运营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从长远发展挑战来看,现阶段,充电模块主要扮演着被动执行者的角色,即根据电动汽车的实际充电需求,响应充电桩控制单元下发的指令进行工作。以一辆需要40kW充电功率的电动汽车为例,当前的充电桩系统会简单地调取一个40kW功率的模块,并使其满载运行来满足需求。   这种“被动执行”的匹配方式是否充分考虑到充电效率和能源利用优化,还有待商榷。设想一下,如果充电桩内部存在多个模块,是否有可能在桩内具备闲置模块时可调取两块模块在最优效率区间运行以实现效率最大化?   除了效率问题外,充电桩作为电网与电动汽车间的关键连接点,其真正能够直接感知电网输入状态、精确执行输出指令、实时采集环境因素、监测内部元器件状态的是充电模块。   因此充电模块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直接决定了充电桩的整体性能和智能化程度。   随着智能电网、充电系统、远程监控以及电动汽车终端的智能化发展,对充电模块的智能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充电模块同步实现智能化升级,以适应和匹配整个行业的发展需求,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答题”。   未来的充电模块,不仅需要具备更高的功率密度和能效比,还需要具备智能感知、自我诊断、远程监控和自适应调节等能力。确保充电系统的高效、稳定、安全运行,进而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无论是现阶段的运维环节,还是未来的效率提升、智能化发展,都对充电模块提出了高要求。终端场景正在呼唤新一代充电模块。   02 智能化、精细化发展,让数据更具价值   当充电桩、运维环节向着智能化方向逐步推进之际,智能化充电模块的概念也悄然兴起。行业内,已经涌现凭借领先技术提早布局的执牛耳者,打破充电模块的思维桎梏,挖掘更深层次的商业价值。   “基于物理模型的数字化孪生概念,我们希望进一步实现充电模块的白盒运行。”星源博锐创始人兼总经理茹永刚谈道。据了解,星源博锐已实现了模块产品的寿命预测,环境检测,异常预判,故障预警等智能化功能的接入。通过与运营商合作的实验局,已证实在系统设备的运维管理以及未来大数据联合接入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星源博锐采取了从前端介入的策略,这一举措带来了双重显著效益。一方面,它能够及时反馈充电模块的具体故障点信息,从而大幅削减运维过程中的人工成本与时间成本,提升了运维效率。另一方面,依托其先进的故障预警功能,系统能够精准预判故障发生的时间与潜在原因,为运营商的运维团队预留出更为充裕的时间窗口。运营商可以充分利用充电桩使用需求相对较少的时段进行维修作业,有效避免了因故障导致充电桩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进而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确保了充电桩的高效稳定运行。   星源博锐目前推出的产品,除了市场目前需求度比较高的30kW/40kW高效低噪模块以外,还有高防护的独立风道充电模块以及智能调度产品和解决方案。   率先布局智能化充电模块的背后,是星源博锐技术优势带来的底气。星源博锐拥有一支具备丰富电力电子产品开发和技术经验的核心人才。研发人员主要来自于艾默生、华为、特来电等最早开始充电模块技术研究的企业。该团队核心成员曾主导参与国内最早通信电源模块(该模块也是此后直流模块的雏形)。   除了技术优势外,丰富的行业经验让星源博锐对于行业未来发展走向有着独特的视角。“充电桩本身可实现的功能在未来不仅是充电,他更是承担了电网和车辆之间的能源管道和信息管道,所以未来充电桩可能会无处不在。而充电模块作为充电桩的核心设备,未来充电模块的价值也应远大于目前”。茹永刚表示。   作为国内首推智能模块概念的充电模块研发制造商。刚刚成立1年,星源博锐年销售额便突破2亿元,并受到了充电行业的广泛认可。可以预见的是,当下只是星源博锐拉开充电模块智能化发展帷幕的开端。   “未来,我们也希望和更多系统商和运营商联合开发,共同推进模块产品在智能化数据管理中的应用,实现充电基础设施绿色、智能、健康地发展”。茹永刚表示。   在充电模块智能化迭代的路上,还有另外一条重要分支,即精细化产品。从行业发展来看,随着超充、快充等快速补能的充电方式大力发展,以及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下乡以及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等鼓励政策的推动。未来直流充电桩也将面对更多应用场景和更复杂的安装环境。   这便要求充电桩具备更精细化的核心设备产品,能满足未来更具有挑战性的终端场景。   为了解决产品环境适应性的问题,星源博锐核心研发团队在行业最早提出了灌胶生产工艺,奠定了目前直通风产品防护生产工艺的雏形。此外,为了满足行业追求的精细化发展,星源X2代全系列产品,还搭载星源博锐首创的模块运维平台。可实现模块内电容、风机等关键器件的寿命预测。在提升系统产品的可靠性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运维过程,节约运维成本。   以智能化、精细化为核心发展的星源博锐,成立短短两年已经跻身行业前列。凭借深厚的技术实力,以及对下游需求的精准洞察,星源博锐将持续引领行业前行。   据悉,星源博锐将于11月5日-7日在深圳举行的CPSE充电桩设备展期间重磅发布,模块级智能运维产品。打破思维桎梏,推动模块产品智能化发展,让数据更有价值,欢迎您的关注!
01-15

BOB半岛《中国上市公司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报告(2024)》发布

BOB半岛12月2日至4日,2024企业家博鳌论坛系列活动在海南博鳌举办。作为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数”促新 向“新”前行——2024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于3日举办。论坛上,广州大学与新华网联合共同发布《中国上市公司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由新华网与广州大学数字经济实验室联合编制,目的在于深入剖析中国上市公司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发展现状与趋势。 《报告》以中国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融合新华网大数据获取能力和广州大学科技创新评价研究能力,基于大数据思维,从行业、区域、企业等多维度,全景式刻画中国上市公司科技创新发展总体态势。 广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新质生产力50人论坛副秘书长薛小龙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升级迭代,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正在重塑生产力系统,重构经济形态。数据要素价值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也是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的过程;数据要素创新性配置能力的构建与提升过程,也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过程。企业对各种数据要素创新性配置的能力高低,代表了一个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也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的劳动力与土地竞争,工业经济时代的技术与供应链竞争,当前正在转向数据配置能力的竞争。在数据像空气一样存在且重要的时代,企业开展的数字技术创新活动,本质上可以看作对各类数据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薛小龙认为,今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数据要素配置能力之间的竞争。 《报告》以中国537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获取了3672家企业60余万专利数据,筛选出3163家数字经济上市公司,覆盖了5大类、32个中类、97个小类的数字经济行业,涉及超过26万条专利数据,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创新水平提供了全景式的数据支撑。 《报告》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全部中证行业分类的11个一级行业和35个二级行业,占比达到100%。中证行业98个三级行业的92个存在数字经济创新行为,占比达到94%。中证行业260个四级行业的234个存在数字经济创新行为,占比达到90%。中国上市公司重视数字经济创新,以工业和信息技术行业最为突出,医药卫生,公共事业,能源,主要消费和房地产居后。3672上市公司中共筛选出3163家数字经济上市公司,占比86%。工业以1074家(占比33.96%)企业位居首位,其中二级行业机械制造企业(449家)最多;信息技术539家(占比17.04%),其中信息技术二级行业电子(262家)超过工业的二级行业电力设备(219家);原材料450家(占比14.23%);可选消费377家(占比11.92%)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工业企业数量达1074,是信息技术企业体量的近2倍,但信息技术行业综合创新水平却反超工业行业数字经济综合创新水平。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表现最好。西部和东北地区创新发展水平虽然有待提升,但不乏亮点。东部地区(10个省份/直辖市)数字经济创新水平最高,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山东、上海、福建居前7位。中部地区(6个省份)数字经济创新水平位居第二位,安徽省和湖北省在中部地区创新水平最高,山西省处于末位。西部地区(12个省份/直辖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不均衡,四川省在西部地区创新水平最高。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数字经济企业数量仅为28,位列18位,平均创新水平却高居第2位,仅次于北京。东北地区(3个省份)数字经济创新水平虽然整体较低,但吉林省表现亮眼。吉林数字经济企业数量仅为20,位列全国第22位,平均创新水平却高居全国第5位。研究发现,京粤两地领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广东胜在企业体量,北京赢在企业质量。浙江、江苏、山东分列第3至第5位。广东以585家上市公司领跑全国,数字经济综合创新水平居全国首位,发明专利数量(5155件)全国第一,占据全国总量的31.15%。北京数字经济平均创新水平居全国首位,北京市每个企业拥有的数字经济发明专利最多(25.97件),超过广东(23.70件)。北京在企业体量(299家)低于江苏(449家)和浙江(431家)的情况下,综合创新水平实现反超,位居第二位。北京以9.4%的企业体量,贡献了24.43%的数字经济专利产出,贡献了20.8%的数字经济发明专利产出。 数字经济创新活动最活跃的产业领域主要集中在数字产品制造业,其次是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经济创新活跃度高的中类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智能设备制造、计算机制造、数字媒体设备制造、信息技术服务。在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行业,数字经济创新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和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领域,在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制造和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领域创新能力较弱。在智能设备制造行业,数字经济创新主要集中在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和智能车载设备制造领域,在工业机器人制造创新能力较弱。在计算机制造行业,数字经济创新主要集中在其他计算机制造和计算机零件制造,在计算机整机制造和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领域创新能力较弱。在数字媒体设备制造行业,数字经济创新主要集中在电视机制造,在应用电视设备及其他广播电视设备制造、音响设备制造领域创新能力较弱。在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数字经济创新主要集中在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动漫、游戏及其他数字内容服务领域,在地理遥感信息及测绘地理信息服务领域创新能力较弱。 《报告》还发现,不同行业企业数字经济创新水平存在差异。信息技术行业和金融行业企业数字经济创新水平高,合作网络特征具有差异性。京东方(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创新最高,合作创新网络密集,合作企业多。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和中国银行(金融)数字经济创新分居第2和3位,合作创新网络稀疏,合作企业少。在可选消费行业,格力电器数字经济创新水平最高。在通信服务行业,中国电信数字经济创新水平最高。在工业行业,宁德时代数字经济创新水平最高。在公用事业行业,长江电力数字经济创新水平最高。在原材料行业,横店东磁数字经济创新水平最高。在能源行业,中国石油数字经济创新水平最高。医药卫生、主要消费和房地产行业企业未能有企业进入500强。 数据,是开展系统分析的基石。期待我国的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优势,相信数据的力量,积极开展数字技术创新活动,充分开发数据要素价值,提升企业数据要素创新性配置能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点击下载《中国上市公司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报告(2024)》
01-14

BOB半岛移动充电机器人“上岗” 助力解决新能源车充电难题

BOB半岛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带储能、无人驾驶、占地面积小、部署灵活便捷等诸多优势,应用场景多,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有不少汽车厂商、自动驾驶公司、能源厂商、充电服务企业等,已提前布局推出移动充电机器人产品,以期抢占更多市场。     近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截至2024年11月份,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35.2万台,同比上升49.5%;1月份至11月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75.6万台,同比上升23%。此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26.2万辆。换而言之,今年前11个月,新增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比例(简称“桩车增量比”)约为1:3。     “从桩车增量比这一指标可以看出,国内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存在一定的脱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深圳市高工产业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工产业”)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在电动汽车补能需求的驱动下,充电桩与机器人技术结合的移动充电机器人应运而生。 (资料图片)这是在2023年的链博会智能汽车链展区,参展商向参观者介绍一台自动充电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蔡湘鑫 摄     应用场景多     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到2030年,移动充电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约为600亿美元。移动充电机器人可以理解为“自动驾驶”的充电桩或移动充电桩,本质上是对现有人工“配送式储能移动充电模式”的智能升级。     据悉,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带储能、无人驾驶、占地面积小、部署灵活便捷等诸多优势,应用场景多,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有不少汽车厂商、自动驾驶公司、能源厂商、充电服务企业等,已提前布局推出移动充电机器人产品,以期抢占更多市场。     北京天眼查科技有限公司的信息系统显示,近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申请注册3枚“CharGo充电狗”商标,国际分类为运输工具、科学仪器、建筑修理,当前商标状态均为等待实质审查。     据悉,“CharGo充电狗”是宁德时代研发的储充检一体机器人,集三大功能于一身,它既是可移动的充电设施,又是分布式储能,还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卫士。     “当下,移动充电机器人尚在市场发展初期,如果业内相关公司能找到比较可行有效的方式将充电桩技术与移动机器人相结合,无疑会创造出新的商业机会,若技术能够满足需求,移动充电桩的市场前景将比较广阔。”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向记者表示。 (资料图片)在位于深圳巴士集团深康充电站内的超充站,工作人员为一辆新能源汽车插枪充电。新华社记者 徐嘉懿 摄     多家公司已有布局     随着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技术的日益成熟,移动充电机器人的应用有望解决部分场景下的新能源车充电排队、占位、场地/电容限制等难题。     据高工产业不完全统计,国内共有39家企业竞逐移动充电机器人市场,包括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轩高科”)、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嘉和”)、北京中能聪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能聪聪”)、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挚达科技”)、上海蚕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蚕丛机器人”)等。     今年,国轩高科旗下品牌“易佳电”已投放上千台移动充电机器人,覆盖国内30座城市,涉及高速服务区、公共充电站、商业体停车场、单位停车场、机场高铁站、公寓等多个应用场景。     据亿嘉和董秘办相关人士介绍,“共享充电机器人”作为公司智慧共享充电系统解决方案的核心设备,实现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在一个停车区域内的自由搭配,在空间上改“车找桩”为“桩找车”,在时间上变“车等桩”为“桩等车”,具备车桩分离、动静分开、100%覆盖的特点。     挚达科技推出了自动充电机器人系列产品,其中包括FA系列和FS系列,目前已与众多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同时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了定制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今年5月份,蚕丛机器人打造的上百台移动充电机器人“闪电宝”完成交付,并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投入运营。据了解,该度假区拥有近6000个车位,但固定充电桩只有100多台,远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因此尝试引入移动充电机器人。     早前,中能聪聪推出“移动共享充电机器人X60”,该机器人直击基础建设难、运营成本高、运营难度大、车主充电愁四大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痛点问题。此外,以该公司自动驾驶储充机器人R30为例,通过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可以进行自主导航、动态避障、精确到达指定位置,提供柔性、快速的充电服务。     “从充电桩的行业格局来看,传统充电桩仍为主流,充电机器人等移动充电桩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在越来越多企业相继研发出新产品的情况下,移动充电机器人市场未来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国内咨询机构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认为。(记者 李雯珊)

总部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科兴路西段606号

电话:0086-28-82091028

电子邮箱:admin@tianyihe111.cn   

版权所有:BOB半岛·综合(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服务支持 | 滇ICP备92203928号-1

BOB半岛电子移动端